
扬子晚报网10月23日讯(通讯员 单毅君 记者 姜天圣)10月22日,一个特殊的日子。89年前的今天,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线上股票配资平台,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落幕。89年后的同一日,江苏大学讲台上,一位年过古稀的教师正动情讲述着长征路上艰苦卓绝、信念如钢的故事。台下,700多双眼睛——从小学生、中学生到大学生,凝神倾听,仿佛穿越时空,触摸到那段烽火连天却信念如铁的岁月。
她叫邓玉平,红军后代、历史教师,被誉为“长征精神代言人”。自2004年起,她15次重走长征路,足迹遍布各路红军征途,拜访过300多位老红军,记录下无数鲜为人知的细节。这一次,她受江苏大学之邀,走上“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”的讲台,与来自江苏大学、江苏大学附属学校、镇江市第一中学、中山路小学大禹山分校、第一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的大中小学生们共同“眺望长征”。
现场
展开剩余70%现场
重走,是为了永不遗忘。
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,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红军。”邓玉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。她带来了一件件“会说话”的实物:一顶褪色的红军帽、一束松潘草地的青稞麦标本、盖满邮戳的长征路线红旗……每一样背后,都是一段血与火锻造的记忆。
她讲述看护员张敏,回忆草地中“一把青稞填饥肠”“党员先尝野菜”的生死考验;讲述“红小鬼”赵天月“两次报名扛起枪”的革命坚守;讲述卫生队班长钟明“三发子弹打一仗”的艰苦卓绝;讲述长征路上最小战士向轩“四块银元奔红军”的难忘记忆;讲述王全英“五趾缺一心向党”的终身信仰。真实的故事,朴素的语言,却让不少学生红了眼眶。
现场
现场
回应,是青春最真诚的致敬。
课堂不仅是讲述,更是双向的触动。江苏大学车辆(卓越)2401班李孟道提问:“是什么让您坚持寻找父亲的战友?”邓玉平的回答简单却深刻:“是父亲的嘱托,是老红军的托付,更是长征精神本身的感召。”
“以前总觉得长征是历史书里的一段话,”镇江市第一中学高一(5)班钱满在互动环节中说,“今天才明白,那是无数具象的人,用生命走出的一条路。”
课后,来自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少先队大队长纪昱成分享道:“邓老师讲述的‘后背木板学识字’和‘困牛山跳崖’的故事,让我深受震撼。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,珍惜当下,做新时代的好队员。”
现场
现场
传承,在跨越年龄的课堂中延续。
这不仅仅是一堂课,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。近年来,江苏大学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此次联合四所中小学共上思政课,正是希望让红色基因的种子,从小扎根,向阳生长。
“在这堂打破讲台与年龄界限的思政课中,长征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一段历史,而是可感的精神、可触的信仰、可继的道路。”江苏大学思政课教师金丽馥表示,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,是一项关乎“铸魂育人”的系统工程。“这要求我们打通学段壁垒,帮助青少年在人生的‘拔节孕穗期’扣好每一粒扣子,让理想信念的培育环环相扣、接续发力,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、薪火相传。”
校对 石伟线上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江苏省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